图们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伯仲叔季的伯和清朝的贝勒有什
TUhjnbcbe - 2024/9/11 23:58:00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nb.ifeng.com/a/20180426/6532940_0.shtml

习以为常是求知的大敌。而语言是最容易让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天天说的话、经常用的词,我们就不去深究背后的来源了。《中国话》这本书给我们提出很多好问题,带我们走入一些字词的元初,再细勘其演变,由小及大地绘出一幅文化变迁和文化交融的图景。

中国话属汉藏语系,非常早熟。由于较早进入文明社会且长期经济文化全球领先,所以中国的语言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语言由文字组成,史家陈寅恪有句名言:“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书中各节内容正是围绕文字的发展变迁展开,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很长见识。

有个数字从欧洲到中国东北,在各种语言中都有类似的发音,它是什么?

你知道越南盾的货币名称和哪个汉字有关吗?

日本人的“和菓子”与印尼的糕点“KUE”居然有相同的来源?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说一说。

吉林省图们市因流经该市的图们江得名。这条江是中朝边界北段的界河,在朝鲜被叫做“豆满江”。“图们”和“豆满”实际上是满语tumenula的翻译,即“万源之江”的意思。

tumen这个词在远隔几千公里的俄罗斯也出现了——西伯利亚地区西部的“秋明”市。这座城市以前曾被蒙古人管理过,而在蒙古语当中,“万”就是tümen。城市名称包含“万”,或许以前曾被军事化管理过,以万户编制兵力以利于指挥。

我们再把视线转向伊朗。这个国家的货币是里亚尔。年5月4日,伊朗议会投票通过《伊朗货币和银行法》修正案,将官方货币改为“托曼”(Toman),里亚尔兑换1托曼。Toman又和“万”联系到了一起。

在今天中国新疆的吐鲁番地区,口语中如果表示“一万”仍然常用tümen。

总而言之,从欧洲一直到中国东北,tumen这个发音跨越了汉语、维吾尔语、蒙古语、满语、俄罗斯语等属于不同语系的诸多语言,都有表示“万”的意思。这肯定不是偶然,而是文化传播的结果。

一兆

事实上,万在中国是个很重要的数量概念,但在西方却不是。比如,西方每10的立方出现一个重要的大数单位,譬如英语中10的3次方为thousand,10的6次方为million,10的9次方为billion……而在东亚,每10的4次方会出现一个重要的大数单位,譬如汉语中10的4次方为万,10的8次方为亿,10的12次方为兆。

这说明以“万”为意义来命名,大概率是因为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结果。

中国具有几千年的青铜器文化史。走进一家上规模的历史博物馆,大概率可以看到汉代以前的青铜制品。比起金和银,中国的铜矿资源更加丰富,而且较早地发现了炼铜的方法,于是从日常餐饮工具到祭祀仪式上的神器,从耕种农具、战争兵器到交易的钱币,青铜制品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占据主导地位。

正因如此,在古代中国一般提到“金”,其实是指代“铜”或其他金属。尽管今天中国的货币体系已经不再以铜币为主角,很多方言里提到钱仍然习惯性地说“铜钱”。

在上古的中国语言里,“黄金”和“铜”不大区分。例如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这里的“金”就指“青铜”。在被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南半岛,如今很多地方还在用“铜”指代金钱。例如越南货币称为“盾”(Dong),这个词在越南语当中除了“钱”以外还有“铜”的意思。实际上Dong就是汉字“铜”在越南语里的读音。

越南盾

商贸非常容易促成文化交流,这一点很好理解。当一个新奇玩意从一地进入另一地,当地的老百姓肯定不知道如何称呼,一般就会学着卖货人的叫法来命名,或许还有听觉误差和口音差异,长此以往就形成一些听起来很像但又不完全一样的读音。越南语把“铜”发音成了Dong就是如此。

除此之外,老挝语中thong是“黄金”的意思,同样来自汉语的“铜”。柬埔寨的高棉语“黄金”为(tng)、“铜”为(tóng),两者都是借用汉语“铜”,只有长短音上的细微差别。

一个古老的中国汉字就这样大范围地影响着周边地区,而且这种影响力绵延至今。

土耳其是个相当讲究社会交往礼数的国家。在这里旅游,如果不知道对方姓名,对方又是男性,保险的方法是称呼对方为Beyefendi。Beyefendi由两部分组成——bey和efendi。后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新疆也被广泛使用,即“阿凡提”。bey则是“先生”的意思。

Bey如今是土耳其男性的通称,但几百年前,只有高级贵族才能使用,而这个称呼是从中亚地区引入的。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这个词写作(be)。和efendi一样,这也是一个分布广泛,从东欧到中国新疆都在使用的称号。清末以前,新疆南部各地的主要城市都任命有“伯克”(维吾尔语beg),负责管理当地地方事务。“伯克”就是bey。

但新疆并不是bey的发源地,再往亚洲的东部走就进入了中国的中原地带。我们知道周朝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一些诸侯国的君主就称为“某伯”。例如《左传》的开篇《郑伯克段于鄢》,这里的郑伯就是指郑国的国君郑庄公。

春秋五霸

“伯”在中国是个非常古老的称呼,早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一般写为“白”,如“盂方白炎”即盂国的首领炎。传统上的兄弟排行为“伯仲叔季”,以“伯”为长。由此可见,“伯”为尊长、首领早就已经在汉语中出现了。而在春秋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这里的“霸”也和“伯”有直接的联系——“春秋五霸”仍然可以写成“春秋五伯”。

相对其他词汇,称号和头衔非常容易跨语言传播。“伯”在汉语中代表尊长和权威的意思,在古代传到北方草原也是有可能的。贝勒是满语beile的音译,可以溯源到金朝女真人的称号“勃极烈”(begile)。而女真时期还有另一个称号“勃堇”(begiin),这两个称号就有可能和beg有关,属于女真人借入的称号。

而在蒙古语里面,则有个汉译为“别乞”(beki)的称号。也就是说,汉语的“伯”自中古时期以来,一直流传于北方的草原和密林中,一直到清朝以“贝勒”的形式回到汉语。

今天去印尼旅游,你一定会注意到街面上五颜六色的糕点,向商贩询问之后,会得知这些糕点叫“kue某”——印尼人在喝茶或喝咖啡时,吃一两块kue几乎是标配。和汉语不一样,印尼语中修饰词放在中心词后面,所以kue是这类糕点的总称。

印尼千层蛋糕/kuelapis

表面上看,kue无非是印尼语中对“糕点”的称呼。实际上,这个kue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产物。福建漳州或者广东潮州、汕头一带有各式各样叫“某粿”的小点心,如红龟粿、油葱粿、红桃粿,kue正是来自“粿”在这些方言里的发音,印尼的kue就是中国的“粿”。

潮汕地区的“粿”与东南亚印尼的糕点“kue”,其实还有个更早的来源词——“果”。天津人把油条称为“果子”,陕西一些地方把油炸的麻花称作“炸果”,江浙有一种油炸的甜食叫“油果果”,日本把各种糕点称为“和菓子”……以上这些都是配茶的小吃,他们其实有着共同的词汇来源。

日本和菓子

除了以上这些词,书中还提到了很多特别有趣的知识点。比如在中国古代,“父”“爸”“爷”“爹”甚至“哥哥”都曾指代过父亲,这些称呼又是怎么演变的呢?总之,这本书可以作为长知识的小册子轻松阅读。作者并不追求完全解决问题,有时候只是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并把研究的过程展示出来,也让人回味无穷。

1
查看完整版本: 伯仲叔季的伯和清朝的贝勒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