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还能干什么?他能终日埋头做实验、查资料、写文章、教学生、做报告;人的一生有多长?他用67年岁月坚守科研事业,为国效忠,为民谋福,他就是中国大气环境科学界的常青树、不老松—王文兴。
王文兴院士艰难求学,立志成才
年,王文兴出生在安徽萧县一个耕读世家,生活虽然艰苦,但家风世代重学,父亲常说“唯有读书,方能有所作为”。
当时,王文兴的大哥考取了江苏省立连云乡村师范,尽管学校不收学杂费,还管吃住,但王文兴家仍是连书籍、本簿费用也拿不出,为此父亲宁可当掉土地借贷也要供孩子读书。在父亲的教导下,王文兴从童年便立下要读书成才的志愿。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王文兴断续地读到小学四年级。家乡沦陷,在敌人的铁蹄下,他靠三年自学的知识考到游击队创办的县立临时中学初中一年级,旋即转考入国立第二十一中学,学校负责衣食住行。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紧逼,年学校由江苏萧县迁到安徽太和,后迁至河南镇平、陕西山阳、年暑假迁到陕西蓝田。五年间,王文兴背着个人的全部家当,行程两千余里,边走边读,边躲避日军追赶,生活条件非常困难,由于缺医少药,有不幸者倒在途中。王文兴是幸运者,顺利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安徽大学数学系。
年王文兴(二排左三)在国立第二十正值战乱年代,王文兴的求学经历饱经坎坷,这使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年,王文兴转学考入山东大学,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正规化学习。
整整三年,他珍惜学习的每分每秒,甚至没回过一次家。在这期间,他把中学落下的功课都补上了,而且各门功课都学得十分扎实,到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茅,这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第四排右八为王文兴年大学毕业后,王文兴从事催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年,他根据20多年间潜心钻研的成果和心得,在工作忙碌之余,历时8年,撰写出了我国催化领域的第一部专著《工业催化》,对烃类氧化工业催化剂的研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做大气环境化学的拓荒者
年,王文兴参加了国家首次组织的出国环保考察团,英国曼彻斯特保留的一段街道煤炭熏黑的环保警示墙,深深震动了王文兴的内心。
两次工业革命,让大英帝国迎来了全盛时代,而环境污染的罪与罚也如影随形。年英国伦敦一场异常浓烈的烟雾突然降临,短短5天,多人丧生,超10万人患上呼吸道疾病,这正是环境污染的反扑。曼彻斯特的墙壁,记录着英国从工业革命到上世纪50年代的污染史。
年,王文兴(左)参加英国环境考察彼时,发达国家已经逐步走出大气污染阴霾,工业化刚起步的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初现,而环保科研队伍几近空白。
年因国家需要,王文兴被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借调到北京,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参与筹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自此,53岁的王文兴从催化转行到环境。他全身投入到环境科学研究,成为了我国大气环境化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
年王文兴在建设中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经过多年努力,王文兴带领团队在大气光化学污染特征和防治、煤烟型大气污染特征与控制、大气酸沉降化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撰写编著多部学术专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含合作),荣获过多项研究成果奖,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
年美国巴尔的摩机场王文兴(右)前他连续承担了国家“六五”到“九五”科技攻关等重大科研项目。做酸沉降的观测和实验研究时,年过半百的王文兴带领着国内环保、气象、水利系统专业人才共同开展工作,人数最多时超过千人,堪称超级战队。
为保证每个监测站点的数据准确可靠,王文兴除了亲自到各省市给监测员做培训外,还背起监测设备前往了全国遴选的个站点,不论是城市、荒野,还是海岛、高山站点,都亲临现场查看。
十五年间,从东北的图们江到西南的峨眉山,从东海的嵊泗岛到西北新疆沙漠地带,他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查清了我国的酸雨分布、来源、成因,发现了我国酸雨面积已达多万平方公里,继欧洲、北美后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此外,他还首次计算了从到年全国大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逐年排放量,完成了排放强度地理分布,查清了我国酸雨现状、分布规律和沉降通量,阐明了我国酸雨的来龙去脉。
此外,王文兴还建立了我国第一套材料暴露自动实验装置,并在国际上率先开发了材料二元损伤函数式等。
这些研究结果,为我国政府大气环境立法和全国酸雨控制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让我国酸雨危害得到比较及时的治理,避免了欧洲、北美曾经遭受的森林衰亡、湖泊鱼虾绝迹等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态灾难。
年6月,王文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科研之路,永不止步
在见证过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从蹒跚起步、摸索前行直至稳步发展、成绩斐然后,王文兴又开展了新的征程。
3年,76岁的王文兴再一次转型,他应邀回母校山东大学创建了环境研究院,主要承担国家急需和国际前沿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培养高端研究型人才。
他根据多年的科研经验,高瞻远瞩,确定研究院同时进行大气环境化学、环境量子化学计算和环境生态学三个研究方向。针对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大气污染大省,进行山东省重点项目《山东地区大气PM2.5污染特征、来源及形成机理》研究,并于7完成。
这是我国针对雾霾形成关键污染物PM2.5区域性研究早期的案例,王文兴的高瞻远睹可见一般。
王文兴没有停下脚步,他紧接着进行了山东省重点项目《环渤海区域灰霾天气形成的特征及其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并于9年完成。
至此两个项目研究成果,弥补了山东省PM2.5观测数据的匮乏,为山东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这是我国早期区域性大气PM2.5和灰霾化学的重要研究工作,对于该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国务院年颁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做出了超前的重要贡献。
王文兴目光锐利。3年建院伊始,他就将目光盯着交叉边缘环境量子化学计算。
他慧眼识人,果断邀请领军人才,邀请正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后,并已准备去美国深造的张庆竹博士回校工作。张庆竹在山东大学化学本科、量子化学专业硕士、博士成绩优异,被山东大学破格聘为教授。
在学校的支持下,环境量子化学团队在国内率先引入量子化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新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他们在有机污染物量化计算方面的系统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好评。
王文兴和张庆竹教授共同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屈小辉后来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誉证书。这篇论文是山东大学环境学科目前唯一的一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王文兴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年王文兴审时度势。近些年,他将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力学用于环境化学中的大分子体系研究中,将环境污染化学应用基础研究推向新阶段。
王文兴在韩国延世大学作告时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