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冯立君
高墟村长苏伐公望杨山麓,萝井傍林间,有马跪而嘶,则往观之,忽不见马,只有大卵。剖之,有婴儿出焉,则收而养之。及年十余岁,岐嶷然夙成。六部人以其生神异,推尊之,至是立为君焉。
——《三国史记》卷一《新罗始祖本纪》
汉朝孝宣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正月十五,十三岁的新罗始祖朴赫居世即位,称为“居西干”,国号“徐那伐”(徐罗伐)。上面这段由高墟村长苏伐公的视角来描写的始祖降临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不过其中还是可以反映出不少历史的真实。高丽史家在解释“居西干”的意义时说,这是辰韩语言中指“王”的词。而“徐那伐”或“徐罗伐”,与后来中国史料所见“薛罗”实际是一个词,应是年韩国首都汉城改译的“首尔”(??)的另外一种汉字音译。这一点很类似“中国”,在作为整个王国、帝国的名号之前它也特指位于中央的都城,例如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便是此意。
徐罗伐的诞生,以神话的形式反映出新罗草创时期的历史面貌,这时的朝鲜半岛是什么样的局势呢?让我们从天空鸟瞰朝鲜半岛的地势起伏、河流山川、城市布局,并且从辰韩、马韩、弁韩并立的三韩时代,以及三韩北方的朝鲜、汉四郡的历史演变讲起,以明瞭新罗创世的时空背景。
1
三千里锦绣江山
朝鲜半岛被称为三千里江山。美丽的朝鲜半岛山峦密布、河川众多,在半岛的中部有一条大江名叫汉江,它从东部高山发源,蜿蜒奔涌,沿途不断吸收南北不同的支流,不捐细小,乃成其大,最终汇入*海。朝鲜半岛山峦众多、大块平原稀少,但是汉江所到之处是其中面积最大的肥沃平原,自古以来便是南北之争的要冲,同时也常常成为南北*治体对峙的前沿。汉江上的大都市是百济在汉晋时期就作为都邑的汉城,它也是千年以后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时选定的国都,当时称为汉阳,后来叫汉城。日本侵占朝鲜时期,这里是所谓京城府,还成立了日本九所帝国大学之一的京城帝国大学。年8月15日建国的大韩民国定都于此,其中文名字的书写在年以前也一直是汉城。这座汉江上最大的城市,目前吸纳了韩国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汉江之外,半岛自北向南分别有几条汇入东西海域的大江大河。最北的两条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两条江河正源都出自长白山脉。鸭绿江干流大致自东北向西南流淌,水量充沛,汇入*海北部的西朝鲜湾,其支流主要有朝鲜境内的虚川江、长津江、慈城江、秃鲁江等,中国境内的浑江、蒲石河和瑗河等。其中,浑江流经吉林通化、辽宁桓仁等地,这里恰好是高句丽早期两座都城所在地,坐落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遗址——高句丽王城王陵与贵族墓葬(年新增)。这条边境河流在中国之所以出名,可能与那首人们耳熟能详的“雄赳赳,气昂昂, ”的歌曲有关,它使鸭绿江北岸的丹东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从这里可以一眼望到对岸的新义州。
▲鸭绿江的支流浑江
图们江在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交界之地入海,也是唯一注入日本海的大河。“图们”来自突厥语、通古斯语诸语言中共享数字词“万”,比如突厥的“土门可汗”。就像吉林是满语“吉林乌喇”的简称,“图们”也是满语“图们色禽”的简称,“吉林谓沿,乌喇谓江”,所以吉林乌喇是沿江的意思,而图们色禽则是“万水之源”的意思。这里是满族发源地的一部分。图们江流域在更早的汉唐时代,特别是被汉四郡、高句丽、新罗相继统治之前一直有被称为濊貊、沃沮的人群活动。
鸭绿江南面分别是清川江和大同江。大同江享有盛名,在这条发源半岛北部高山,最终注入*海的大江上坐落着一座历史名城——平壤。古朝鲜、乐浪郡、高句丽后期、唐安东都护府的统治中心都在这里,高丽时期定都开京,平壤称作西京,仍拥有特殊地位。平壤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也因此有广泛分布。年9月9日建国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定都平壤,现在它在行*区划上是平壤特别市,类似中国的直辖市。
汉江以南主要有两条江河,流经的也是历史关节之处。一条是锦江,古称白江,和熊津这一地名也有关联,锦江自南向北再转而向西入*海,历史上著名的白江之战(白村江之战)便发生其入海口,唐朝水*、新罗力量同倭国*队和百济残余势力在此决战,一举底定东亚格局。另一条是洛东江,韩国第一长河,也是韩国流域面积仅次于汉江的第二大河。发源于太白山脉,在釜山附近流入朝鲜海峡。《三国遗事》称它为“加耶津”,历史上夹在百济、新罗之间的加耶诸国主要在洛东江以西。洛东江以东,就是新罗发源之地以及自始至终的中心统治区。这里属于朝鲜半岛东南端的一隅之地,远离汉文化最早传播的中心平壤地区,与拥有出海口的汉江流域也有相当的距离,山川阻隔,陆海险远,似乎是一个边缘之地。但是这里同时也远离纷争,除了近在咫尺的倭国时常入侵外,是最不像四战之地的静土。新罗从这里起源、强盛、繁荣,即便是在统一了朝鲜半岛中南部全域之后,也没有迁都到交通更为便利的居中之地。
▲白江之战示意图
▲首尔的汉江2韩国、朝鲜、汉郡
新罗出自辰韩。辰韩是分布在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联盟*治体之一,稍弱于最强的马韩,马韩居北,弁韩、辰韩分居南面的西部和东部。一般认为,马韩位于今京畿道、忠清道、全罗道等地,辰韩位于庆尚道的洛东江以东,弁韩位于庆尚道的洛东江以西。三韩内部小国林立,后来崛起的百济、新罗都渊源于此。
三韩,在中国文献里也被称为“韩国”。其实,年李朝国王高宗李熙自称皇帝,改国号“朝鲜”为“大韩帝国”,亦与此历史渊源有关。而我们知道,在此之前朝鲜的宗主国大清帝国已然在甲午战争中彻底被日本击败,不仅退出了朝鲜半岛,还割让了辽东半岛(后在西方列强干涉下日本“还辽”)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而在大韩帝国成立后的十多年里日本帝国主义逐渐吞并了朝鲜,年《日韩合并条约》标志着这一进程的完成。此后一直到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为止,反日爱国运动在朝鲜境内境外一直没有停息,特别是流亡中国的不同派别的抗日力量,也都打出了不同的旗号。其中,“大韩民国临时*府”后来成为南方建国的“大韩民国”*府的一个历史渊源。
朝鲜半岛的北部最早建立的古代国家是“朝鲜”。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广泛流传着周武灭商纣之后箕子东走朝鲜建国的传说,朝鲜古代士大夫则留下关于箕子的诸多诗文,朝鲜社会甚至有长期祭祀箕子陵墓的传统。然而,除了个别法律条文之外,其内部情形和演变并不清楚。在箕子朝鲜之外,高丽时代的文献又假托《魏书》塑造出檀君朝鲜的神话:天神桓因之子桓雄下凡在太白山顶神坛树下,治世理化。有一只老虎和一只熊向他祈祷,希望能化为人。天神给他们灵艾一炷、蒜二十枚,让他们吃掉之后一百天不能见日光,就可以变成人。老虎不耐烦,未得人形,熊遵守戒忌,修成人身。桓雄与熊女结婚生下坛君王俭,相当于中国的唐高时期(公元前年)建都平壤城,始称朝鲜。在他御国一千五百年之后,周武王时期封箕子于朝鲜(前年),坛君隐居于阿斯达为山神,寿一千九百零八岁。朝鲜和韩国目前都有关于檀君的节日。
然而,“朝鲜”真正的信史,是从卫满朝鲜开始的。公元前4世纪,中原的铁器文化和匈奴的青铜文化经由辽东混合并传入大同江领域,这带来了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社会(催生了弥生文化)的变迁。这时正处于中国的战国时代,七雄之一的燕国统治中心在今天北京一带,燕国*队在秦开的率领下迅速推进到辽东。辽东始终是中原王朝、草原帝国与东北欧亚诸*治体和人群联系的重要通道。燕国辽东随着秦的统一进入帝国郡县统辖范畴,位于东北边疆前沿。汉承秦祚,燕地僻远,封为燕王的卢綰反叛汉朝,而向北方草原上的匈奴求援,这已经使辽东(后来还有以及位于其南部的朝鲜和日本)卷入欧亚大陆东部南北二元势力——草原、中原之间的纷争。
燕地逃向东方的大批人群中,有一位统率上千队伍的领袖,名叫卫满,他与朝鲜国王准相约,守护朝鲜西北边界,但在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不久之后就将准王击败,自己做起朝鲜王来。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前年间。准王南逃,自称韩王。无论卫满是否燕人或朝鲜人,他的策略都是“以夷制夷”,就连他本人的服饰也保持朝鲜原有样式,关键是他继续使用“朝鲜”国号。卫满朝鲜兼并了周边小国,包括慈悲岭与汉江之间的真番、咸镜南道一带的临屯。卫满朝鲜还试图控制半岛南部小国直接与汉朝接触,这或许是谋求一个大国地位和独占贸易利益。汉武帝时期开始打击朝鲜,史书中使用了极为形象和传神的词语来描述汉朝在朝鲜肘腋之侧的鸭绿江流域设置沧海郡,“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则燕齐之间靡然发动”(《汉书·食货志》)。不止如此,对于匈奴与朝鲜之间的联系,汉帝国是绝不能容忍的,恰好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外交摩擦,汉武帝毅然下令征伐朝鲜。
战争中间夹杂谈判、投降与反悔,总共历时约一年,王俭城最终陷落,卫满只传到孙子右渠便亡国了(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并称“三朝鲜”,为了与年李成珪创建的朝鲜王朝相区分,又称之为“古朝鲜”)。公元前年,汉朝直接在其地设置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第二年又在沧海郡故地设置玄菟郡。汉辽东郡以东的化外之地随之变成化内郡县。新设置的“汉四郡”内部虽经行*区划的调整和变化,但是以乐浪郡为中心的统治一直持续到年彻底被高句丽攻占,其间三百多年的郡县治理在向东亚传播先进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北方发生翻天覆地的*治与社会变化的时候,南方的变迁相对缓慢,至少这是史书记载上的反映。不过,随着新罗、百济、加耶*治体的强势崛起,类似战国七雄取代周天子封建国家的变局也终于来临了。
▲西汉乐浪诸郡与内地关系形势,出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3徐罗伐的诞生
然而,新罗的诞生仍然是祥和的,一如题记中《三国史记》的记录笔调所展现的,新罗始祖神话与高句丽、百济的建国神话相比,没有激烈的挣扎、冲突、出走,似乎只有温和的降临、发现、登基。一切都很自然,新罗的王就诞生了。
在高墟村长苏伐公发现白马和婴儿,也就是后来的始祖朴赫居世之前,要交代的是高墟村是辰韩六部之一。而辰韩六部实际就是在北方建立的朝鲜灭亡以后残存的遗民:
先是,朝鲜遗民分居山谷之间,为六村:一曰阏川杨山村,二曰突山高墟村,三曰觜山珍支村,四曰茂山大树村,五曰金山加利村,六曰明活山高耶村,是为辰韩六部。(《三国史记·新罗始祖本纪》)
《三国遗事》对此六村在高丽时代的具体位置和所对应六部、氏族有更细致的说明,比如杨山村是及梁部,李氏之祖,高丽时期位于昙严寺,改名中兴部,这进一步模糊了神话和历史之间的界限。这在东亚古代历史书写中是共有的一种笔法,代表着一种类似“神国”般的历史意识。
高丽史家将朴赫居世登上君位的时间定在了西汉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这个时间恰好在卫满朝鲜为汉武帝攻灭(公元前年)之后五十年,所以“朝鲜遗民”代表的或是一种北方移民南下的历史记忆。而这些居住在辰韩土地上的朝鲜遗民,迎来的又是天降神卵剖出的神异男婴长成的君主,折射出朝鲜遗民统治辰韩时引入“外来统治者”(实则是由马隐喻的天所降生)及其神圣的合法性。
《三国史记》对于天降始祖立君治民的故事简短审慎,《三国遗事》则在“纪异”中详细揭载这一故事的另一情节丰满的版本,二者的差异细微处颇可吟味。
首先,发现天外来仙的不是高墟村的首领一人,而是辰韩六部全体首领。这一年是西汉地节元年(前69)三月,六部之祖分别率领着子弟们聚集在閼川岸上,召开了一次会议。他们商议之后认为:“我们这些人,上面没有君主治理,百姓都放逸散漫,自从所欲,到哪里去寻找有德之人,拥戴为君主,立邦设都呢?”这种叙事首先是将君主置于“有德”“蒸民”的预设上,并自然地将之归结到“立邦设都”,似是一种朝鲜遗民内在的*治需求。于是,他们乘高南望,发现在杨山下的萝井旁边,“异气如电光垂地,有一白马跪拜之状”。不止是故事情节细部的丰富,更是将君主上升到全民期待的高度。
其次,这个仿若白马跪拜的神奇景象,引出了一枚紫卵的发现。白马见到人群,长嘶上天。而剖开这枚天降神卵,里面赫然有一童男,形仪端美,令人惊异。当他在东泉的泉水中洗浴时,“身生光彩,鸟兽率舞,天地振动,日月清明,因名赫居世王,位号曰居瑟邯”。“赫居世”似乎是刻意选取了略带褒美之意的汉字,另有一说作“弗矩内王,言光明理世也”,“弗”“赫”分別是新罗时代吏读训音之“火、光”(?,读bul)。光明崇拜与天之崇拜实出一辙。
最后,关于始祖王妃的记载,差异较大。《三国遗事》的版本是说,始祖卵生降世之后,人们见到这种吉祥情景,争相庆贺,就说:“今天子已降,宜觅有德女君配之。”自然而然地穿起一条逻辑线。而且紧接着就叙述说,就在同一天,沙梁里阏英井(或娥利英井)边出现了鸡龙,在这条龙的左胁诞生了一位童女(一云龙现死,而剖其腹得之)。这位童女虽然姿容殊丽,然而她的嘴唇却像鸡嘴一样。在她到月城北川洗浴之后,鸡嘴拨落,于是就把这条河川称为“拨川”。童男童女降生,人们在南山西麓为他们营造宫室。因为童男卵生,卵如瓠,人们以瓠为朴,故因姓朴;女以所出井名称呼,叫作阏英。人们将他们奉为二圣,在其长到十三岁时,也就是西汉五凤元年,“男立为王,仍以女为后”。新罗从此有了王。
《三国史记》的版本为,赫居世十余岁即位之后的第五年,春正月,有一条龙出现在阏英井。这条龙的右胁诞生了女儿。一位老妇人看到了这一神奇异象,收养了童女,并以井名作为女儿的名字。等到她长大,“有德容”,始祖听说之后,把她纳为妃。阏英“有贤行,能内辅”,当时的人称他们为“二圣”。《三国史记》此处行文在时间上也显得有些模糊,既像是在始祖五年条先追记了过去阏英井中出龙女的旧事,并在始祖五年纳其为王妃,那么二圣的年龄就如《三国遗事》所述是相同或相仿;又像是始祖五年龙女才诞生。然而,无论哪种情况,相形之下,《三国史记》都凸显的是以赫居世为主的故事主线。
北方的强国朝鲜覆亡了,汉朝乐浪郡的郡治仍以朝鲜为号,设朝鲜县。朝鲜遗民南下三韩,其中一部分在辰韩土地上散居,他们以某种联盟的形式推举出君长,国号徐罗伐,这便是历史记忆中新罗*治体的最早形态了。
然而,这个僻处一隅的小国即将面临的是什么命运?周边的韩国、乐浪、倭国等各种势力会坐视它的壮大吗?高句丽、百济、加耶这些与新罗竞雄称霸者,又如何登上历史舞台?
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欢迎点击下载“澎湃新闻”app订阅。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访问全文。
本期编辑:若楠
投稿邮箱:pp_sijiali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