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内地开放旅游业,吸引不少香港年轻人前往旅游,内地入境旅游的业务从此打开,至今,中国香港仍是内地入境旅游最大的客源地。
年,一位叫阿城的香港小伙叫了一大帮香港同学们,开始了内地背包行,图中是他到了广州某招待所住宿,房间设置旧款式铁造碌架床,木质窗框有木栅栏,一张旧式木材书台。(左边是来探访的广州朋友,看她穿着是当时最时尚的少女衣裳,而不再是深色上衣)
他说:“过罗湖关口时填写《回乡介绍书》,持枪的*人用普通话问我,做什么职业、家中人口、每月收入及居港地址等。惊慌未停行了一小段路,又另一位来盘问!”
当年港人的“回乡介绍书”,如今已变成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那个回乡介绍书真是得来不易,他将它安放在有钮扣的内衣里,在旅行途中,时不时抚摸内衣,这张回乡介绍书还存在吗!没有遗失吗!酒店盖了印吗?十分重要!
从年8月起,改为三年内多次使用有效的港澳同胞回乡证,过关时已快捷得多,上图是阿诚在年拍摄的深圳,这次,他们从深圳去韶关旅行,中途经广州。
他写:中午我们在韶关火车站买了硬坐票返广州,还有一个半小时火车才到站,我们决定去车站对面小饭店吃午饭。我们点了三个小菜和一只白切鸡,半小时过去,小菜都吃完了,还欠白切鸡呢!
于是,他们追问店员,只见穿厨服的员工走出走入,稍后见有员工捉了一只活鸡走入厨房......火车到站时间渐近,他们再追问究竟,店员解释:“整只白切鸡在这里很少人吃得起,厨房今日没有活鸡,去菜市场现买了,耽误了你们真对不起,要再等半小时多!”
现在回想起来,一只白切鸡,就已经耽搁了不少行程,而当时的香港,人均收入是元起跳。
去完韶关回到香港,阿诚又踏上前往北京的旅程。
他写到:汽车从西单驶出转入长安街,在宽敞的大道高速奔驰。一排排的街灯照耀,令长安街亮如白天,左面是宏观的天安门,右面是天安门广场,这是是真实景况啊!并不是看图册!我被感动得滴下眼泪!
那时北京没有出租车,只有一条1号地铁线。他们到天安门广场、北京火车站、前门区等都是依赖搭地铁。车厢外型很旧,但里面很清洁,灯光充足保养得宜,整体更胜今日深圳地铁。
有一年春节,他们准备去东北三省背囊行,那时候,哈尔滨刚刚对外开放旅游,17天行程记录,全程旅费元港币。广州至沈阳飞机票在当年算是国内遥远航线之一,单程票港元,顶打工仔个半月薪金。
面对昂贵的机票,他一度动摇是否要到东北省呢?但东北雪景和冰灯会太吸引人了,最后,他尽全力搜索旅行信息,带着元,订了单程机票13张。
大年初一,他们中途经过北京,准备住宿,他们一行人因不满不合理收费,被新桥饭店拒绝收留,大家露宿宾馆门前,当时是凌晨2点,零下5度。那时是文革后不久,国内初办旅游业,可能错判形势,以为香港个个都是有钱人,收费用昂贵极不合理,不知道香港的背包客多是穷*苦行僧。
最后,历经艰辛,他们终于到了哈尔滨,他从中央大街(当时街名是防修大街)朝向防洪纪念塔拍摄的照片,右边建筑物便是松花江旅店。那天正是大除夕,街道行人不多,可能都回家过节了。
为了到哈尔滨溜冰,他们出发前,在香港荔园苦练二个月溜冰,是有片薄刀在鞋底的那种,希望在松花江大显身手。问题是到了才发现。香港的人造冰与哈尔滨的雪地不同,最终他们以失败收场。
在长春火车站前的广场,十分热闹,到处是补鞋匠、卖二手地摊货的小贩等,他们在旅社租了部14座的面包车,收费按人头每位9角钱,可以自由选择行程与景点。
上了车,他们向司机大叔奉上一包云丝顿香烟,点了火他深深吸了一大口,笑咪咪问大家从哪里来长春?“哦!香港啊,是资本主义社会英国管治的地方啊。”
上图是他们在长春,看市民们挤公车。
行程中,他们去了吉林省图们市,路上的行人多是朝鲜族服饰,只有他们一群人穿着西洋服在街中招摇,吸引当地人指手划脚问他们从何方来?
大街尽头就是图们江江畔,有条跨江大桥直达对岸朝鲜。他们提起照相机向周围取景,突然有骑著单车的巡逻边防解放*喝止,持著警棒警告:“不准拍照否则没收照相机”,他们被吓破胆速速收起相机。(上图为他们拍摄的图们火车站)
在火车上,与邻近的人熟悉了就寒暄几句,内地居民对新服饰和外面的世事大感兴趣,美国香烟更加渴求。在经过河南省某途中,火车不知道为什么停了下来。被车外白雪皑皑景色吸引,他把握机会头伸出窗外,捕捉到了这个瞬间——铁路旁的村庄,农民们扶老携幼走出来看热闹,有些横跨铁路,有些聊天,可能是他们娱乐一刻呢!
有一次,他们去了昆明,在大街小巷穿梭,走累透了。坐公车准备游车河,不管多挤,总有人很热情地主动起来让位,可能知道他们是外来游客,发挥好客的美德。但他们没有坐下,但十分高兴地微笑回应。阿诚说:“这是昆明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上图为昆明的春节)
他们来到大观楼公园,在滇池之滨,租赁小舟要付费,竟有数人争夺收款,骗财后会*鹤一去不复返,他们险些受骗呢!(图为昆明大观楼,泛舟的市民。)
有一次,他们去了江西南昌,早晨,长途车站附近的横街。洗脸漱口行业在那年代非常普遍,10分钱就可享受有供应面巾,一盆热水洗脸,牙膏牙刷漱口。光顾者多是长途汽车乘客,有些人拉起内衬衣,上半身前擦擦后抹抹,来个彻底大清洁,不知道他们这些外来游客,肯尝试吗?
这是他们在江西九江,“保卫祖国锻炼射击”是那年内地最常见街头射击游戏。
这是他们去四川,在成都街头,一帮香港青年们饮橘子汁,你一杯时我又一杯。
这是他们去陕西,参观西安乾陵,他说:这里面积很大,我们十个人显得很渺小。六十一蕃臣像在眼前,石像与真人身高相仿,装束各不相同,但全部双足站立于陵前,而他们的头却已不知去向,莫非是前段时间遭到破坏吗?我们不约而同站在石像后,伸高头来张合照,真趣怪!
这是他们去桂林一家高档食店晚饭后,店员要我们付出粮票,否则找公安解决事情。但他们没有粮票呢!幸运的是,邻桌有位中年大叔送上几张全国通用三市斤粮票解围,我们连声躬敬多谢!
最后,他妥存保留了一张作为纪念到今天。事后大家猜测,那位中年人可能是为高级干部,因为全国通用粮票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轻易拥有的。(上图是年的桂林站)
阿诚的记述到此为止,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在那个年代,这帮香港年轻对内地的渴望,想通过旅游探索更多的内地,他们看到北京的五星红旗会掉眼泪,在旅途中,遇到送粮票的大叔,让座的市民,然而,他们看到不文明的现象又会打抱不平,而这,正正是那一代的香港青年。
他们旅途的这个年代,有一首香港歌曲响遍了中国大地,歌词是怎么写的: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山*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王福龄作曲,*霑作词。
香港自由行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