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北仑三位教师在吉林延边的日子北仑发布
TUhjnbcbe - 2024/5/10 17:15:00
皮肤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cm.39.net/bjzkhbzy/240504/d5oz8eh.html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区教育局选派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和汪清县的三位老师顺利完成为期半年的对口支援服务。目前,杨志萍、陈兆琴、李逸三位老师已回到北仑,全身心投入各自的教学岗位中。谈及半年的支教工作和生活,三位老师感触颇深。临行前的憧憬、支教中的困惑、结束时的不舍,五味杂陈,酿成了一杯甘酒。酒是延边的文化特色,象征着延边人民的热情,三位老师都曾被延边师生的热情感动,沉醉在忘我的工作中。“入乡随俗酒”克服困难融入延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部中朝边境,是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当地学校分汉族学校和朝鲜族学校,三位老师对口支援的是汉族学校。汉族学校虽以汉族学生为主,但也有不少朝鲜族学生和朝鲜族教师。因此,他们到达延边州的第一个工作就是了解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入乡随俗。入乡随俗意味着服从支援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不搞“特殊化”。杨志萍、陈兆琴、李逸分别任职汪清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教学及竞赛带训岗、图们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学岗、图们市第六中学历史教学岗。他们严格遵守学校考勤制度,准时到校到岗,并且坚持北仑教育的候课制度,提前5分钟步入教室,或调试课件,或与学生交流。入乡随俗也意味着他们必须克服南北方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适应东北寒冷干燥的气候与饮食习惯。据介绍,他们的住所离学校较远,虽有老式破旧的公交小巴,但由于下班都比较晚,赶不上末班车,步行成了他们主要的出行方式。老师们走过雨天,走过雪天,走过结冰路,也曾摔得“惨不忍睹”。在临别之际,他们回望这条曾经走过的上班路,从色彩斑斓的深秋到大雪纷飞的寒冬,再到生机盎然的春天,老师们流露出不舍的神情。“传道授业酒”将北仑经验传授至延边这是一个热情友爱的支教团队,他们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真挚热情。初到延边,他们随即投入教学一线自打踏入汪清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园那一刻起,杨志萍就没有把自己当成“流水的兵”,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态度,踏实工作。计算机专业目前是汪清职高最大的专业,十几名专业教师年龄大多在三十五周岁以下,杨志萍刚到学校,正值汪清职高开展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她便投入竞赛指导,在两周时间里听课近十节,全程参与了评课和教案分析工作,指导三位青年计算机老师顺利完成比赛。陈兆琴在熟悉教学环境后,多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送课、研讨等教研交流活动,并邀请兄弟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参与,扩大交流影响。“青蓝工程”是北仑教育普遍推行的青年教师培养方式,在图们市第三中学,陈兆琴身体力行推广北仑经验,与青年教师刘丽莹结为师徒。结对以来,陈兆琴坚持每周两课时以上的听课指导,从课堂结构、时间安排、问题设计、板书书写等方面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优化课堂。短短几个月,刘丽莹的课堂有了很大的改变,她灵动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李逸是一位90后年轻教师。虽然年轻,但他的教学不囿传统,敢为人先,课堂设计极具启发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支教期间,他和图们市第六中学刚毕业的新教师于航组成教学共同体,互相听课评课,共同进步。支教期间,他和图们市第六中学教师合作,在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发表教学论文一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师徒结队、学习共同体,三位老师扩大了北仑教育的辐射影响,为延边教育留下了北仑印迹。“送行酒”谱写教育帮扶新篇章4月,三位支教老师带着不舍告别曾经奋斗过的校园。临行前,他们还分别面向全体计算机专业教师、语文老师、地理老师展示公开课,并从教学角度为延边教育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用不长的时间,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支教老师们说,这半年时间如白驹过隙,然而经历过的每件事都深深烙印在脑海中。“重温支教生活,尽管看起来平淡,但就像一把泥土,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北仑区传媒中心记者贾骐帆通讯员闻晓明,部分配图来源:北仑区庐山中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仑三位教师在吉林延边的日子北仑发布